南投縣魚池鄉頭社村為全台面積最大的「活盆地」,以腐朽植物為主構成的
泥炭層,隨著水位多寡而上升、下降,並孕育豐富的動植物資源,魚池鄉公
所決定推廣「活盆地」體驗營,讓外界認識國內罕見的泥炭地層。
海拔約六百五十公尺的頭社盆地四周群山環繞,頭社派出所一帶為缺口,盆
地的地下主要是泥炭層,極易吸附水分,站在地上用力一踩,柔軟的地面即
出現波浪般的震動,相當特殊,在南台科技大學任教吳明堤數年前在頭社闢
建紅木農莊,讓遊客體驗「活盆地」。
紅木山莊前的泥炭地由於鄰近湧泉口,水量充足,踩在浸水草地上,雙腳立
即下陷十餘公分,四周的草地也跟著上下波動,有如一片柔軟又潮溼的彈簧
床,越靠近湧泉處草地越軟,下陷也越深,遊客穿上雨鞋,親身體驗這塊會
動的活土地,驚喜連連。
魚池鄉長廖學輝指出,活盆地的土質為草泥炭,上方的草倒下來後,土裡長
出草,又被上方倒下來的草給覆蓋,歷經數千年沈積後形成泥炭層,面積約
二百多公頃,其中無法耕作約四、五十公頃。早期頭社以種稻為主,整個盆
地都上升,稻子收割後,盆地又下降。
廖學輝說,由於盆地隨水位而升降,也造就頭社水圳的水門、橋樑比稻田還
要高的奇景,以前曾在盆地中鋪設柏油,結果隔天整個路面都不見了。也曾
有農民在農地上放置貨櫃,隔天發現以下陷三十多公分。只要放太重的東西
在泥炭層上,就會沈到地下。
這塊地是活的會動哦,活盆地孕育豐富動植物資源,魚池鄉公所決定推廣「
活盆地」體驗營,讓外界認識國內罕見的泥炭地層。
廖學輝強調,頭社活盆地全台相當少見,加上盆地內孕育了豐富的動植物生
態,公所將把活盆地體驗列為頭社村的觀光重頭戲之一。
吳明堤表示,盆地內的周圍窪地形成天然水塘,裡面魚貝類相當多,可釣到
已幾乎絕跡的金線魚、鯉魚、福壽魚、鯽魚與大型田刀等。如遇暴雨時,水
位可上漲達一個人高,盆地與池塘中的魚類會游來游去,互通有無。另也發
現紅竹蛇、撥地鼠等罕見動物,令人驚艷。
魚池鄉活盆地如水床 跳起來會ㄉㄨㄞㄉㄨㄞ
遊客走在南投魚池鄉頭社村的活盆地上,有如走在水床上,搖搖晃晃,行走
時必須努力平衡身體。
歹地翻身 變觀光寶地